心腔内电生理检查(EES)
定义
心腔内电生理检查(EES)是一种有创诊断检查,用于评价心脏的电特性及其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易感性。EES的目的是确定心律失常的性质及其在心脏中的起源位置。在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利用导管尖端发出的电脉冲来诱发所研究的心律失常。在大多数情况下,电生理检查期间诱发的心律失常可被引发该心律失常的同一脉冲中断。有时可能需要在短暂麻醉(无需插管)下进行电击来终止心律失常。通过本检查对心律失常进行鉴别,可以帮助负责诊断心律失常的医生确定消除和/或预防心律失常的最佳疗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进行一次或多次(无痛)经皮射频消融术来治愈心律失常。
检查的适用范围
可对具有不同临床指征的有心律失常风险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
- 诊断:电生理检查可用于诊断无创方法无法诊断的心律失常(例如,可能伴有头晕或晕厥的窦房结功能障碍、需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外收缩等);
- 治疗:电生理检查可用于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无论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还是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进行的治疗(例如异常传导路径或心动过速的消融治疗);
- 预后:电生理检查可用于确定室性心律失常期间的猝死风险。
如何执行?
患者短期住院后,在电生理室或电生理学实验室接受电生理检查。进行局部麻醉后,将2~5根细导管插入右心(电缆表面覆有塑料护套),此操作在持续性放射控制(X射线)下进行。置入这些心脏导管所需的路径包括右股静脉(腹股沟水平)、左锁骨下静脉(肩部水平)以及左或右颈静脉(极少数情况下;颈部水平)。然后通过每根导管的尖端记录电信号,该电信号源于导管所置入的心腔。
禁忌症
与所有创伤性操作一样,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和可能进行的射频导管消融术均存在并发症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并发症,包括导管引入部位出现小血肿(发生率为7%),相比之下较为少见的是血管损伤或血管周围神经损伤(总体发生率<0.5%)。心脏周围或心脏本身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极低(1.2例/1000次操作)。并发症通常是暂时性的(轻度血肿伴自吸收、暂时性胸痛)或可进行纠正。
总体而言,与电生理检查相关的风险非常低,对患者采用此检查方法的优势十分明显。
治疗科室
可在GSD的以下科室向相关检查的专家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