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狭窄

定义

二尖瓣狭窄是指二尖瓣未完全开放的病理性病症,这会阻止血液从左心房正常流向左心室。本病可造成疲乏感和“呼吸短促”以及其他影响。 
二尖瓣狭窄的预防是在儿童链球菌性扁桃体炎发展成风湿热之前,通过抗生素治疗实现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心脏和肺循环的严重并发症。

原因和风险因素

二尖瓣狭窄的主要原因是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风湿热(急性关节风湿病)。风湿热可导致二尖瓣严重改变,本病在意大利已经变得罕见,但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二尖瓣狭窄的病因包括:

  • 风湿热
  • 钙代谢异常
  • 先天性瓣膜缺陷
  • 胸部放疗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


风险因素包括:风湿热史和未经治疗的链球菌感染。
如果不治疗,二尖瓣狭窄会导致严重后果,如: 
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左心房内压力升高导致肺部积液,从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时还会出现肺水肿。 如果继续进展,肺循环的压力也会增加(肺性高血压),从长远来看,这也会影响右心室和三尖瓣。 
左心房扩张并发生房颤:这是一种由心房壁扩张和拉伸引起的心律失常。存在二尖瓣狭窄且伴有房颤会带来左心房内形成血栓的重大风险,继而带来卒中和外周栓塞的风险。 

在存在二尖瓣狭窄的情况下,有必要进行心脏病学评价,包括超声心动图等仪器检查,以确定临床状况(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并评估可能存在的可修复性。

症状描述

二尖瓣狭窄即使在几十年内也可能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在大多数情况下,病情演变缓慢。二尖瓣狭窄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可能出现且能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心脏检查的症状如下: 

心率升高(劳动引起)时,症状可能出现或恶化,并可能由妊娠或感染触发。症状通常在15至40岁之间出现,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 呼吸困难
  • 疲乏
  • 腿部和足部肿胀
  • 心悸
  • 头晕或晕厥
  • 卒中

如何诊断?

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狭窄。

建议进行的检查

如何治疗?

治疗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轻症状和/或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在本病早期,尤其是对于轻度至中度二尖瓣狭窄患者和出现中度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临床检查。
虽然药物不能纠正瓣膜缺损,但药物治疗可用于治疗症状或预防并发症。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利尿剂减少肺部积液;使用抗血栓药物(抗凝血药)预防血栓形成;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并促进心脏充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使用抗生素预防风湿热复发(如果是瓣膜病的病因)。
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手术包括修复术和置换术。
修复术和置换术均在心脏停搏和体外循环的条件下进行。
手术选择包括:
连合部切开术。手术操作包括:a)清除通常会改变皮瓣外形和厚度,占据瓣环组织,并且使皮瓣连接处或连合部融合的钙化组织;b)增强皮瓣和瓣下装置活动度;c)最后通过植入人工环(瓣环成形术)加固瓣膜周围的环(瓣环)。
瓣膜置换术。如果连合部切开术不可行或不能保证得到最佳和持久的效果(因瓣膜装置的所有部位均极重度钙化),则应使用假体置换二尖瓣,可选假体材料包括:
机械假体,足够稳健和耐用,因此可视为一种永久性解决方案。机械假体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需要患者终生遵循抗凝治疗,以防止形成血凝块(栓塞)。
生物假体,由动物源性物料制成。一方面,生物特征使患者不需要遵循抗凝治疗,另一方面,假体会磨损,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可采用的手术方法在侵入性方面有所区别:
传统手术是指全胸骨切开术,

而所谓的微创方法包括:
微创右前小切口开胸术:这是最常使用的方法。通过第三或第四肋间隙入路,皮肤切口约5~6 cm,不损伤任何骨结构(胸骨和肋骨)。
微创部分胸骨切开术:这种技术尚未普遍应用,可实现较短的皮肤切口,并使部分胸骨保持完整。

与全胸骨切开术相比,微创小切口开胸术对患者有临床结果较好的优势,尤其体现在减少术后出血、缩短重症监护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方面,术后康复期和恢复正常生活所用时间也随之缩短。对于微创二尖瓣手术,需要转诊至医学中心进行。
非手术干预:经皮二尖瓣成形术:在选定的病例中(二尖瓣瓣叶无明显钙化,无相关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可采用经皮二尖瓣成形术。该手术完全是经皮和经导管手术,需要通过股静脉导入末端装有可充盈球囊的导管。推送导管直至到达狭窄瓣膜,通过充盈球囊打开瓣膜。在特定病例中,该手术在缩小狭窄范围和改善症状方面极为有效。 
应在手术前与心脏外科医生讨论并深入沟通所有可能的选择方案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治疗科室

可在GSD的以下科室向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专家问诊:

您有接受治疗的意向吗?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