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量下降(宏观与微观结构改变、材料学性质),并使得骨折风险增加。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绝经期)出现的各种早期骨质疏松症状。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是在绝经后或随着年龄增加(进入老年)出现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多种疾病和药物造成的骨质疏松症。
症状描述
骨质疏松症在其并发症发作前,基本不表现出症状。此处是指在不遭受外伤或仅遭受不严重的外伤时发生的脆性骨折。股骨和/或腕部骨折会立刻伴随着剧烈疼痛及失能,而椎骨骨折则常常仅有很少症状(脊椎疼痛)或完全无症状:
- 脆性骨折
- 椎骨骨折
- 腕部骨折
- 股骨骨折
- 骨痛
如何诊断?
利用计算机化骨矿物质测定法(CBM)结合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可以准确测量菇凉和特定骨骼中的骨骼矿物质密度(BMD)。为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必要通过经典的影像照片或DEXA方法来检测椎体形态。可通过I级和II级检查作出鉴别诊断。
如何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通过改正可纠正的风险因素来进行治疗的,其中的风险因素是指抽烟、酗酒、久坐、低钙饮食等。此外,如果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则还有必要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钙盐和维生素D(多数情况下为维生素D3,少数情况下为骨化二醇)。此外,根据对于骨折风险的评价,可能还需要进行合成代谢(特立帕肽)或抗吸收治疗(双磷酸盐或狄诺塞麦)。
治疗科室
可在GSD的以下科室向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专家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