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MS)

定义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即脑、脊髓和视神经)的一种脱髓鞘和神经变性炎性疾病。具体而言,这是一种脱髓鞘疾病,因为它会影响髓鞘(即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外层)。发生多发性硬化时,髓鞘脱失,导致从脑向外周和从外周向脑的冲动传导被破坏,从而引发此病的各种表现和症状。此病也被称为斑块硬化,因为发生髓鞘脱失的区域为局部区域(斑块),且该区域并表现为瘢痕组织区域(硬化)。在病程中,这些区域倾向于在不同时间出现在脑、脊髓和视神经的不同区域,这也是为什么此病被称为“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好发于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年轻成人,在10岁以下或60岁以上的人群中较为少见。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比例在3:1~2:1之间。

高加索人群比非洲和东方人群更易患病。发生多发性硬化的风险也存在地理梯度:从热带气候地区到温带气候地区,发病率升高(即越靠近地球两极,发病率越高)。多发性硬化既不具有传染性,也不具有遗传性,因为没有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单个突变基因。但多发性硬化具有遗传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家庭中已有成员患有该病,则患该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但正在进行积极研究以确定病因。据目前所知,多发性硬化由至少3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遗传倾向、环境因素和非免疫性现象。髓鞘损伤是患者免疫系统异常应答引起的,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会正确识别机体的不同部位(包括髓鞘),因此不会攻击它们,以此来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细菌和病毒)的侵害。这种自身免疫过程可由环境因素(如病毒)引起,发生在有MS遗传倾向的患者中。多发性硬化的病程具有高度变异性。

在某些情况下,疾病首发后的无病间期可能长达数年,在其他情况下,疾病可能复发(发作或加重),表现为出现新症状或已出现过的症状再次发作。病程有以下几种类型:-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即多次出现不可预测的复发(发作或加重),持续数天或数月,部分或完全恢复(缓解);
  • 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在初期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病程后期病情逐渐加重,伴或不伴复发;
  • 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多发性硬化的类型,自发病起,病情逐渐加重。

85%的患者在初期为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其中,有80%~90%的患者在20~25年内进入继发阶段,另外15%的患者自发病起病情逐渐加重,伴或不伴复发。

症状描述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非常多变的疾病,其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神经系统区域。有的症状十分常见,有的症状则罕见,多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只一种症状。运动障碍:可能为轻度,导致一个或多个肢体无力和运动障碍(轻瘫),也可能为重度,导致一个或多个肢体完全丧失力量且无法移动(瘫痪)。除出现力量缺陷外,还可能出现肌张力增加,表现为对被动运动的抵抗力增强(痉挛状态)。

  • 感觉障碍:可能是主观症状(例如爬行感、麻刺感、皮肤硬结、烧灼感),也可能是客观症状(例如触觉、疼痛感或对温度的敏感性减弱);还可能是肌肉挛缩或体位变化导致的疼痛以及阵发性疼痛,即身体某些部位刺痛(如面部[三叉神经痛])或歪头时沿脊柱和下肢有电击感(莱尔米特征)。
  • 视觉障碍:部分或完全视物模糊,眼球活动时常伴有疼痛(视神经炎);重影或复视。
  • 平衡障碍:头晕,常伴有恶心和呕吐,难以维持直立姿势和行走,常伴有不自主、有节律性的眼球运动(眼球震颤)(神经科医师检查时观察到)。
  • 协调障碍:走路时不稳、摇晃,且步幅加宽(共济失调);动作不平顺,变得不稳且摇晃,并出现震颤(例如,往嘴递杯子);言语也可能不流畅且节奏异常,变得含糊不清。疲劳(即日常生活活动中早早出现疲劳)、疲惫感、感到身心能量流失。
  • 认知障碍:记忆受损、缺乏注意力和专注力、信息处理速度降低、流畅性降低。
  • 神经心理功能障碍:疲劳、心情波动和抑郁。
  • 括约肌功能障碍:膀胱疾病并伴尿频和尿急或者排尿困难或尿失禁;肠道疾病并伴便秘或不频繁的大便失禁。
  • 性功能障碍: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甚至阳痿,女性性欲和生殖器敏感度降低。

如何诊断?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主要为临床诊断,即排除其他可能的鉴别诊断后,根据在不同时间发生至少两次的神经功能缺损,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有至少两个不同区域受到影响(空间和时间上的扩散)。因此,诊断是基于既往病史(临床病史)和神经学检查(旨在检查由中枢神经系统病损引起的异常)。另外,神经科医师还会采取一些其他检查和辅助临床方法,这对疾病诊断也尤为重要,因为它们可以大大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预测疾病。其中包括磁共振成像,用于检测脑、脊髓和/或视神经的脱髓鞘区域,并通过造影剂(钆)显示活动性病灶(即最新病灶)。

然后通过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确定神经系统的炎症状态,尤其是检查是否存在某些被称为“寡克隆区带”的抗体。此外,听觉、视觉、躯体感觉和运动诱发电位分别用于检测听觉、视觉、触觉和运动感觉通路的传导缺陷。即使在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时,也有可能借助上述检查,在脑和/或脊髓磁共振成像显示多发病灶以及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的情况下,预测多发性硬化的进展,且可能性超过95%。诱发电位的诊断价值较低,但即使在所研究的运动或感觉通路皆无症状的情况下,诱发电位仍可用于确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如何治疗?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有三个不同的目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治疗改变病程。旨在疾病临床复发和出现可见新病灶(根据MRI)后限制炎症活动,预防多发性硬化的长期影响,例如,畸形累积、疾病进展和神经退行性过程。近年来,随着免疫调节疗法、免疫抑制疗法和生物疗法的应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方法。应在疾病早期尽早开始这些疗法。

目前已获批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如下:干扰素β-1a和β-1b、醋酸格拉替雷、特立氟胺、富马酸二甲酯、克拉屈滨、那他珠单抗、芬戈莫德、Ozanimod、西尼莫德、泊沙莫德、阿仑单抗、Oxalizumab和奥法妥木单抗。上述每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处方标准。大量获批疗法日渐增多,因此可以根据个体患者的需求,针对疗效、安全性和患者自身偏好,为患者量身定制疗法。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第二个目的是使临床复发患者快速恢复。

类固醇疗法(通常需静脉给药3~5天)是急性期炎性疾病(即疾病临床复发)的标准治疗。这类治疗可加速功能恢复,并避免治疗后前几周出现更严重的异常。如果患者对类固醇疗法应答不足且恢复不佳,则进行血浆分离(3~5次)或免疫球蛋白静脉给药可能有用。多发性硬化治疗的第三个目的是通过联用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和康复策略(包括运动和认知),缓解疾病相关临床症状,例如痉挛状态、疼痛、疲劳和认知受损。

治疗科室

可在GSD的以下科室向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专家问诊:

您有接受治疗的意向吗?

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妥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