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器
手术的适用范围
适合使用该设备的患者为发生心脏骤停后得以存活的患者(二级预防),以及患有可能面临危险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心脏病(假性缺血性或原发性)的患者(一级预防)。 除了抗心动过速功能外,除颤器还具有抗心动过缓功能,可充当起搏器,因而能够在心率过低的情况下刺激心脏。
如何执行?
除颤器植入与起搏器植入非常相似,因此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植入的第一步涉及导线(即延伸至心脏的“电线”)的定位;导线的数量可从1根到3根不等,具体取决于需要植入的设备类型。 导线将被插入静脉内(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通常为左侧)。
导线将在透视引导下(X射线)进入心腔(右心房、右心室和冠状窦),然后定位在能够最大程度地感知心脏活动并且能够使用尽可能少的能量刺激心脏的位点,其引导均由便携式计算机/程序员完成。 在验证导管的稳定性及其电参数后,将其连接至底层肌肉,接着通过小切口与安置于皮下的除颤器连接,然后用缝合线缝合。
恢复
一般而言,住院治疗的持续时间为2~3天。 植入后,经过短暂的卧床休息,将进行设备的电子检查以及患者的胸部X线检查,从而评价导线的放置情况。 植入式除颤器患者随后应每6个月接受一次设备检查。 植入式除颤器患者随后应每6个月接受一次设备检查。
短期并发症
与植入操作有关的最常见的短期并发症包括:植入部位形成局部血肿(通常在几天内自发地重新吸收);静脉血管通路可能受到损伤(随之发生血栓形成并可能出现静脉炎);在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气胸(指空气进入胸膜腔,多数情况下无症状且能够自愈,罕见情况下需要放置临时引流管)。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继发于心肌导线壁穿孔的心包积液,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放置临时引流管。
长期并发症
除颤器的长期并发症与起搏器相似且同样罕见,涉及感染的风险、导线故障(由于断裂和脱落)以及导线损坏的风险。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移除起搏器或更换导线。